相爱未遂_三礼拜六点钟(1-3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三礼拜六点钟(1-3) (第3/4页)

一倒一颠眠不得罢了。

    我看许苏近日的朋友圈,果不其然,一张小脸被我哥滋润得宛如剥皮新葱,又白又嫩,就是配文一如既往惹人生气:天天都在海景餐厅里吃龙虾,腻死啦。

    聊罢许苏与我哥的近况,我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唐奕川,不禁道:“这案子的公诉方若是唐奕川,就不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了。”

    两反转隶之后,检察院在司法系统内的地位大不如前,但唐奕川一贯秉持着他的强势风格,以至于上梁正则下梁直,强将手下无弱兵,曾有一个与陈小莲类似的家暴案子,公安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递交市检二分院,承办检察官却作出了微罪不起诉的决定。

    这案子没闹上媒体,悄无声息地就结束了,所以唐奕川一点好处没落着,却引来了各方的压力。公安不满意,法院有微词,当然两个案子细节并不相同,以至于唐奕川有足够底气可以自己扛下这份压力。但我仍带着足够厚的粉丝滤镜,把唐奕川夸得上无愧国家,下无愧百姓,仿佛整个中国的司法系统里,就他一个一身正气的检察官,别人都是王八蛋。

    “估计当地法院也觉得自己不容易,已经贯彻‘少杀慎杀’原则,比别的地方要先进不少了,这要遇上的是我市的二分检,一定会以‘量刑畸重’为由提出抗诉的……”我正滔滔不绝,猛然意识到刑鸣看我的眼神已经变了,不由两颊一烫,闭了嘴。

    刑鸣的眼神含着谑意:“傅律左一句唐奕川,右一句二分检,看来这位唐检察长真是公检法系统里难得一见的一股清流,有机会也引我见见?”

    我赶紧狡赖:“没有没有,我就……就随口一说……”

    刑鸣面上笑意加深:“以前我还觉得你跟你哥不太像,现在看看,简直一模一样。”

    拿我跟我哥比,岂不是在骂我“好色贪yin是昏君”,还是个妻管严?我脸红愈甚,装模作样地搂上刑鸣的肩膀,试图以佻达之态为自己正名,“这不是咱俩相见恨晚,我落在虞台长之后,只能退而求其次了。要是你刑主播现在点点头,我立马回家休了那个黄脸婆……”

    无端端一股寒气自不远处袭来,我一抬头,登时吓得松开了搂住刑鸣肩膀的手。

    “你……你怎么来了?”

    三米之外,唐奕川淡淡注视着我:“办案,路过。”

    媒体监督其实是把双刃剑。

    我哥还是国内“刑辩第一人”的时候,就非常瞧不起律师打官司前先找媒体煽风点火的行为,他认为这类律师是行为艺术家,十分不专业。但不得不说,基于我国国情,这确实是个法子。

    唐奕川刚升上副检察长的时候承办过一个“大学生偷鸟蛋”的案子,辩护人颇懂cao纵民意,对该大学生背后的盗猎集团只字不提,却在互联网上纠结一批公知,先大打“寒门贵子”的同情牌,再“围魏救赵”,拿出一些贪污受贿、强jianian杀人的恶性刑事案件作对比。果然惹得网上骂声一片,都认为偷鸟蛋怎么了?贪官都没杀尽,偷几只鸟蛋就判十年?

    法院那边明显顶不住舆论压力,庭前沟通的时候,暗示要轻刑。

    一案归一案,唐奕川的意思非常明确,他只关心认定事实是否清楚,适用法律是否正确,如果畏众轻刑他就抗诉。

    法官助理只当检法一家,说话便有些没大小:“唐检,您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这网上暴民骂得也不是检察院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二中院的规矩?”唐奕川升官之后官腔日益见长,冷冷瞟那小助理一眼,“这里没你说话的份,出去。”

    我跟二中院几位民庭庭长交情匪浅,这些都是听他们说的。唐奕川是否真这么二五八万还不好说,毕竟兄弟单位的面子他多少会给,但有一点我能肯定,他不会太喜欢刑鸣。毕竟,哪个当领导的都不喜欢被人成天拿着放大镜盯着看——所谓“政府镜鉴”,不就是这个意思么。

    所以我站在原地没动,看着他径自走向刑鸣,心里跟猫抓似的好奇。

    刑鸣也迎着唐奕川走上前去,伸出一只手,主动自我介绍:“东方视界,刑鸣。”

    “久仰。”唐奕川微微一笑,也伸了手,“二分检,唐奕川。”

    这小子官越来越大,话却越来越少了,能三个字就绝不说五个字,可能也是为了虚张声势,显显气派。我看着他们握了握手,一个是全中国最帅的检察官,一个是全中国最帅的新闻主播,平心而论,这么面对面站着,挺养眼的。

    我注意到,唐奕川戴着眼镜。

    刑鸣回过头,冲我微一点头,说傅律既然佳人有约,今天就算了,明天高铁站见。

    说完他就走了,先是大步生风,后来索性就小跑起来,直跑向街角处一辆黑色宾利。

    “办案?”宾利车开走后,我挑眉看着唐奕川。

    “回家。”唐奕川扭头就走。

    我载唐奕川回家,一路上都在跟他讲陈小莲的案子,试图淡化“黄脸婆”三个字带来的恶劣影响。唐奕川告诉我,这个案子与他当初经办的案子看似相同,但关键细节天壤之别,所以就算承办检察官是他,也不可能做出不起诉的决定。

    “这么说,二审也不乐观了?”

    “不一定,既然《东方视界》介入了,那前景就很乐观了。”

    这话倒是没错。2006年中国发生了一起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