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【第一章】更有痴似相公者 (第1/2页)
日落时分,褪了色的夕阳堪堪挂在西侧的群山上,晚霞的余晖变得黯淡,卫庄顺着雨后泥泞的小路走进村庄。 离别多时,山中的一切却依旧如此熟悉,仿佛这些年里一尘未变。这条路他曾走过无数次,每个清晨或是日落,他都会沿着这条泥路前往邻村的私塾,再同韩非一道回到这里。 不时有还未束发的小童欢笑着跑过田间,与他擦身而过,卫庄翻过小丘,目光落在村口第二间不起眼的矮房上。屋子大约是新造的,土坯的颜色和左右两边的民房有所不同,但是中规中矩,并不显丝毫的突兀。 他迟疑了片刻,来到矮房的门前,院落本身不大,里头整齐地种了一排排郁郁的青菜,仅留出一条不足尺宽的小径,蜿蜒着通向屋内。 一阵脚步声响起,卫庄转过头,看见一个肤色黝黑的青年男人朝这头走来,肩上扛着一把锄头,莫约刚刚结束了一整天的农活。 他看了看卫庄,这样的小村里外来者实在罕有,率先开口道:“先生看样子不是本地人,莫非是来这里找人?” 卫庄:“之前这里的房子,似乎是重建了?” 男人把锄头朝地上一放:“可不是吗?” “你可知这里从前的户主?”卫庄问。 男人多看了他一眼:“你是说这里曾经的教书先生?” “正是,”卫庄说,“他姓韩,你知道他搬去哪里了吗?” “按说先生你不是这里人,可我看着却总觉得眼熟地很。”男人摸了摸下巴,“先前住这儿的,是位教书先生,这小村里也独他这么一家了。舍弟早前也去那儿念过几个月的书,算识了几个大字。” 卫庄:“那之后呢?” “那先生年前生了场大病,没几天的功夫就......是连这个年关也没熬过。”他叹了口气,低声说,“看样子你是他的朋友吧,节哀。” 卫庄滞了滞,好一会,才没闹没脑地问:“如今......可是什么年间了?” 男人愣了一下,还是答道:“已是永和十一年了。” “永和十一年,”卫庄的心头一跳,“若他是死在这里......兄台你可知他的家墓?” “都是一个村里,这个自然,”男人一点头,“乘着眼下天还没黑,我带你过去?” 两人顺着田埂一路向北,翻过几岭不高的土坡,到了周幕山南脚的一处矮坡,望眼望去,坡上星星零零错布了十数座造型粗陋的土坟。 男人为他指明了方位便道了告辞,卫庄来到了西南角的一处坟头,见到前面的石碑的右侧镌刻了一道生卒年月,生辰一项只到年份,碑上的字迹不算多么秀美,却也算是工整。 卫庄在碑前伫立了良久,忽而抬起头,手指轻抚过墓主人的姓名,久未擦拭的石碑上已积了一层浮灰,他无声地注视着指尖的那个名字,仿佛要将其望穿一般。 落日渐渐沉入了群山之下,暮色自天边弥漫开来,沉沉地压向这处荒芜的山坡。卫庄按在碑上的五指一点点收拢,突然间,一道金光倏而自他的指尖迸发而出,初时只是幽幽的一点,下一刻,只听轰隆地一阵响,整片山坡突然震颤了起来。 枯叶与尘土一道簌簌地自头顶落下,脚下的碎石颤动着,在土丘上跃起复又落下,不知从何处起的劲风倏而鼓起了他宽大的衣袂,“唰”一声,昭昭金光骤然大炽,像是一捧当空炸开的焰火。 光芒愈演愈烈,灼烈得像是要将人融化,一派金辉之中,卫庄微眯起眼,眼前现出了一片模糊的场景,隐约有嘈杂的人声自其中传来,他手势一收,想也不想地纵身跃了进去。 就在他的身影完全没入那片光与影的一刹那,碑前灼目的金光一闪,霎时消失殆尽,只留在矮坡上一处孤坟。 卫庄再次睁开眼,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村口的那条小径,正值清晨,天边还蒙着一层淡淡的白雾,不远处陆续有农人沿着泥路走来,及至他跟前时,竟也不避。 卫庄愣了一下,就见那携着秧苗的男人神色如常地继续向前,就这么径直穿过他的身躯。 他回头看向对方远去的背景,意识到在这里自己的存在不过是个幻影,镜花水月,他试着开口说话,亦不见对方回应。 “嘎吱”一声,卫庄回头看去,发现之前途径的那栋平房低矮,尚是记忆中的模样,有人从屋里推门走了出来。 隔着不过几步的距离,他注视着迎面走来的人,就像是生生被钉在了原地。来人着了一身粗布的灰衫,下巴上有一片不甚显眼的青色,大约是没来得及剃的胡渣。 但除此之外,他整个人看起来十分年轻,眉目间有种难以形容的静,像是冬日里积雪未消的湖泊,让人看一眼便记忆犹新。 卫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来人,韩非似乎瘦了,脸侧的颧骨略突起来,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忽而自卫庄心头涌起,他清晰地记得两人在河畔的那处浅滩上初遇的时候,分明还只是永安十年,才一晃间,竟已一年过去。 韩非自然看不见卫庄,他走出小院,沿着小径朝邻村私塾的方向走去,卫庄亦步亦趋地跟着他,两人翻过第一个土丘时,身后突然有人出声叫住了韩非。 韩非停了脚步,转身看见一个发已花白的老人佝偻着朝他走来,过长的额发掩住了来人的面容,卫庄皱了一下眉,按说在亡魂的记忆中不该有类似于生者气息一般的存在,可也不知为什么,他在来人的身上觉察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。 “这位公子,还请留步。”老人拄着拐杖到了韩非的跟前。 韩非弯腰虚扶了他一把,笑着说:“在下一届书生,称不上什么公子。” 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,”老人摇头叹道,“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强求的,公子又何必拘泥?” 这句出自《论语》中的《颜渊》一篇,后面还紧跟了子夏的一句劝慰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”,他笑了笑算是谢过了,心中并不怎般当真。 “韩先生,”卫庄循声一抬眼,走来正是刚才邻家的农人,肩头还扛着农具,看样子是去田间的路上中途折返的,男人皱了皱眉,“这老头昨晚就在村里,疯言疯语,你别同他一般见识。” 老人却并不以为意,抬头看进韩非的眼睛,他挡在额前的散发滑落下来,露出了下方一对精亮的眼睛:“相逢即是缘分,公子不妨听老朽一句,这月的十五那天,就在此地,将有贵人至,届时公子定当有奇遇。” “老头,”男人嗤了一声,“你开口前也不忘找张镜子照照。” 韩非闻言却若有所思地垂了眼:“这月十五......那岂不就是后天?可是......” 老人哈哈一笑,再不看在场的几人,哼着不知道哪里来的荒村小调,晃晃悠悠地朝田间去了。 卫庄心中略微动了一下,竟无端地觉得对方嘴里的调子有几分熟悉。他朝那人离开的方向望去,老人的身影却早已消失在了田野间。 傍晚时分,天色还未转暗,韩非匆匆结束了一天的授课,没有径直回家,而是转身去私塾边上的客栈里借了一匹马,朝几里外的镇上去了。 这一天下来,卫庄都无声地待在他的身边,韩非心不在焉,他看在眼里,却也无济于事,只好纵身跟上去。 韩非最后来到了一处布庄,店面不大,但门前往来的顾客倒也不少,他显然不是这里的熟客,伙计领他进了门,在大堂里看了几匹新进的布料。 卫庄放眼望去,那布匹的色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