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十六章〈云开之日〉 (第2/2页)
而是那份更为细致、隐忍、充满余韵的早期旋律。她的记忆,似乎仍停在练功房里,那个教她这首歌的人还站在她身边、手指轻点她肩膀纠正节奏的时候。 听见他们三人靠近,姚月蓉这才睁眼,看见三人,似乎有些意外,随即笑了笑。 「啊……你们来啦。」 她停了几秒,像是才想起什麽,拍拍身侧的被子示意他们坐下。 她语气亲切,像是与几位熟识的剧场後辈寒暄。 「这首歌啊,是曼丽姐教我的,前些日子她还边唱边改……我那时刚开始学,还唱不稳,老走音呢。」她自嘲地笑了笑,眼里却泛着光。 「现在我也开始演出了,虽然还在副厅,排练也多是临时场,但能站上台,还是很开心。」 她语气轻松,像个刚拿到小角sE的新人,嘴角压不住地上扬,「曼丽姐说过,这首歌以後很适合我唱……她说我声音清亮,唱起来b她还要匀净些。」 说到这里,她语气顿了顿,像是忽然想起什麽,眼神稍微暗了几分: 「不过她最近总是累,有几场戏排完回後台都不太说话,只是静静坐着擦脸……我问她怎麽了,她只说天气闷,可我总觉得她……有心事。」 小倩上前一步,拉了拉姚月蓉的毛毯,轻声道:「你多想了。曼丽姐她……或许只是太累了。」 她笑着想安抚对方,口气刻意维持在角sE里的天真模样,却也藏不住一丝心虚。 姚月蓉偏头看了她一眼,却没有立刻附和,只是淡淡道:「你还不知道吧……最近剧团里闹得很凶。」 她语气不急,像是随口提起什麽小事,但那语气中却带着一丝让人心惊的不安。 「听说报社那边出了点事,志远哥最近都不太常露面了……有些人说,他可能保不住原来的位置。」 她说到这里,语气一顿,眉心微蹙:「曼丽姐那天还特别去找他,也不知道谈了什麽。反正从那天开始,她排练总会一个人躲着练……」 三人闻言,不约而同地对望一眼。 这些消息对他们而言并不新奇,却从一位亲历者口中听来,宛如站在历史崩塌的边缘,能嗅到空气里的尘土味。 姚月蓉低头轻声补了一句:「她是叶先生的人……自然不怕这些。」 小倩小心开口:「可曼丽姐……真的甘愿让出那些场次吗?」 姚月蓉没立刻回话,只是靠回枕上,闭上眼,嘴角竟浮起一点微弱的笑意:「曼丽姐啊……她是那种就算心碎,也不会让人看见破口的人。」 她垂下眼帘,声音变得轻缓:「那天她教我《乱红》的时候,说得可随意了,说什麽你学着玩玩也好……可她唱得b我还认真,一个转音都不肯让我混过去。还说,如果哪天她唱不上去,就让我接。」 她低下头,指尖轻轻摩挲着毛毯边缘: 「她的戏……是不是要被换掉了?」 这句话极轻,但听在三人耳里却如落石划破水面,激起一层又一层回音。 ————— 午後,三人围坐在周慧芝的办公室,桌上摊开着几份泛h的稿纸复印件。 「你们还记得这篇稿子吧?」周慧芝从资料夹中cH0U出那张略显泛h的影印纸,轻轻拍在桌面上。 林泽与小倩同时点头,那是几周前她给他们看的——未曾刊出的文稿,一篇署名陈志远的长篇专栏,标题简单却醒目:《旧梦新声——谈明珠的归来》。 「那时候我只觉得这篇文章文字动人,可惜没刊出。」小倩低声说,「但现在再看……它根本是一把火。」 「而且不是普通的火。」林泽接话,望着那纸上熟悉的笔迹,「他是想替明珠翻案——这种站台,不只是风险,而是立场。」 「立场错了,代价就会来。」周慧芝语气不重,但语意如石落深水,「叶庭光当时是《上海文艺报》的主要资助者,这篇稿子一出——虽然没刊出来,但消息走漏了。」 她翻开一份附注着蓝笔标记的会议记录副本:「这里,撤资理由写得很委婉:报社方向与原先合作期望不符,资金暂缓拨付。但实际上,就是断得非常果断,没有转圜余地。」 「报社接着出现一段时间的混乱,专栏重排、主编栏空、旧稿搁置……」林泽边说边将这些线索写在白板上,「这些动荡,全部集中在1933年十月前後。」 「跟那篇平反稿完成的时间完全吻合。」小倩低声补充,「那段时间,陈志远应该是最挣扎的。」 「而且也是他跟曼丽……走到尽头的时候。」周慧芝补了一句,语气极轻。 三人沉默片刻。 林泽慢慢拉出时间线,在报社风暴与明珠复出之间画了一条关键连结:「所以说,是这篇稿子,让叶庭光出手了。报导没刊,但杀伤力仍在。」 「明珠遭排挤、平反报导、叶庭光撤资、报社动荡、资金回笼、感情破裂……所有事情几乎都集中在同一段时间。」 1 「那段时期,报社本来还有点声音,但很快就静了。」周慧芝说,「我查了,那几期之後,几个原本负责艺文评论的编辑都没再署名过——好像有人被调走了,也好像有人自请离职。」 「可後来资金又回来了不是吗?」小倩皱眉。 周慧芝目光微动,没有正面回答,只淡淡道:「报社能撑下去,不代表没有人付出代价。」 她又将几份副本推到两人面前,是後来的几篇社论与改稿:「你们看看这些内容的语气……立场转得很微妙。」 林泽翻看几页後,低声说:「风格变了。像是……妥协过後的声音。」 「有些话,不适合写进记录里,但你们能读得出来就好。」周慧芝合上资料夹,声音也像盖上一层尘,「当年留下来的,不只是文字而已,还有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决定。」 小倩翻着桌上的资料,忽然停下动作,像是想起什麽:「对了……你们记得那期《夜声慢》副刊吗?」 林泽也一怔,目光从笔记抬起:「我也正想到那个——上次你不是给我们看过?」 「嗯。」周慧芝已明白他们的意思,从cH0U屉中熟练地cH0U出那本薄册,放在桌上。「你们再看一次,这一期——特别不一样。」 她翻到熟悉的一页,那曾令他们印象深刻的版面赫然出现。 1 一整期的《夜声慢》副刊,没有戏评,没有新作介绍,通篇只刊了三首诗。全是关於分别的,署名统一为——Z.Y。 三人同时沉默。 他们当初读到这些诗时,只觉得文字克制却情感饱满,像是某场情感终结後的低语与残声;如今再看,已然能对上时间与情绪的脉络——那就是报社风波刚起、陈志远沉寂前的最後一声私语。 「如果不是巧合,那就是某种私人的告别。」林泽低声说。 「而且刊登时间也对得上。」小倩指着左上角的日期,「就是他们出事之後的那几周。」 「Z.Y.……就是陈志远名字的缩写。」林泽望着那泛h页面,喃喃道,「他是记者,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署名会被人看穿。但他还是写了,还是发了,也许……就想留下点什麽。」 「留给她看,或者——留给自己一个交代。」周慧芝语气轻得几不可闻。 三人静静望着桌上的那篇《旧梦新声》、几则未刊的社论草稿,以及那期《夜声慢》的诗稿。时光彷佛再次渗出其中,一笔一划地写下那些无法明说的心思与选择。 那不是告白,也不是抗议,只是一封寄不出的信,一段决定不说出口的结束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