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鸢嘉诩】烟火_33-40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33-40 (第2/7页)

,愿意与郭嘉和贾诩搭话是刚沦为流民的人,走在前面的大多神情麻木,随着大流向前,却不知去往何处,有些吃食便得过且过,不作他想,他们像羊群般温顺沉默地行走着。

    但有时,队伍里也会有些突发情况,队伍的某一处突然躁动起来,人们为这种意外事件自觉空出一处,大多数人只是看一眼便冷漠地继续前行。

    再过一会儿,躁动彻底平静下来,那处空地只有一个奄奄一息的少女躺在地上,手中的食物不知被谁抢走了,而施暴者已经无声无息地再度融入这迁移的人群中,无迹可循。

    有些妇女逃出的时候与自己的孩子走散,她们被逃亡的人群裹挟着离开,无法回头,有一个独身妇女脸上,本是如同其他人那般神情空洞。

    忽然,她看见有一个浑身是伤的孩子倒在路边,这样的活尸体很多,无人会去在意,除非饿到极致。

    但是那妇女突然神情悚然地推开人群,扑向那个孩子,嘴里念念有词,待她看清怀里孩子的脸庞,发现不是自己的孩子时。

    她愣了一下,她的心里似乎一下子碎了一块,眼角不受控制地溢出一滴泪来,但因为几天未补充水分,这滴泪很快消失,她的神情又恢复平静,沉默地抱起那个孩子回到了队伍里。

    贾诩的马车不远不近地驾驶在游民队伍旁的道上,慢慢地跟着他们向前,去往同一个方向。

    到了晚上,他们和流民同时停下休息。这一处已经很久没见到驿站了。现在似乎已经入秋,空气干燥,河水水位下降,水源不是十分充足。

    郭嘉和贾诩晚上不会轻举妄动,避免招惹是非,贾诩下车去附近找了一圈水源,未找到,正打算回去告诉郭嘉这个坏消息,让他熬过今晚再说。

    忽然,一个衣裳还算整洁的年轻女子,神色有些慌张地小步跑向贾诩,怀里似乎抱着什么,贾诩警惕地看着她,那女子也不在意,小心地靠近贾诩,慢慢地将怀里的水袋递给贾诩,贾诩略有些错愕,小声地向她道谢。

    那女子也不说话,只是时不时看贾诩一眼,贾诩和郭嘉少量地喝了一些,便将水袋还给那女子,那女子小声地舒了一口气,再次把水袋藏到衣服里,溜回自己的队伍里。

    郭嘉坐在马车上看着这一幕,等贾诩也上了马车,他笑着打趣道,“多亏文和这般讨女孩子欢心,我们今晚才不至于渴死在路上。”

    贾诩没看他,只是在整理衣服,打算入睡休息了,他敷衍地回答道,“女子怜弱,我们只是运气好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被女孩子喜欢,那可是一件被祝福的事情,所以我最喜欢和女孩子们玩了,和她们在一块才觉得有些生趣。”

    贾诩似乎在思考这句话,他又说道,“那女子衣衫尚且整洁,似乎是刚沦为流民不久。”

    郭嘉感叹道,“唉,是啊,实在可惜。哪怕是前面那些最落魄的流民,也曾是城邦里的体面人。他们受战火牵连,只能颠沛流离。他们没有力量去守住自己的家园和原本安宁的生活,敌人来了,他们便只能跑,逆来顺受,故前途渺茫。只能期待着有人出来领导他们,解救他们,这样的他们,也得做好随时被舍弃与牺牲的准备,而关于他们命运的一切,他们无从知晓,也无法选择。”

    贾诩抱着一块毯子,一边扯上来盖住自己,一边说道,“话虽如此,但追赶他们的军队,或许原本也是流民,领导他们的人或许正是在他们之中,只是……他们只能等待,被逼至绝境,尚且不知是否能有一线生机……”

    贾诩越说越困,不再理会郭嘉,自顾自地睡过去了。

    35.野雉

    他们的马车又赶了几天,此处地势不平,树木丛生,且十分高大,树枝层层交错,妨碍视野。

    行驶数天后,他们远远便看到地势高处似乎有一座城池,郭嘉见城内仍然如常生活着,心里有些困惑,但未表现出来。他们准备了一封拜帖表明来意,到达城门口,委托守卫带进去交给城主。

    郭嘉坐在马车上,贾诩下马车站着活动一下,他问道,

    “一路上为何没见到叛军的影子?”

    “只是同向,但并不同路,还有时间上的差异,碰不到也很正常。”郭嘉流畅地说道。

    贾诩回头看了郭嘉一眼,没说什么,郭嘉耸了下肩也不解释。

    这城池不算很大,但一路上只看到这一个,故行人路过此处大多会在这里休息。城门口有人发放粮食,流民赶到此处已经筋疲力尽,这里定时有饭吃,有些便不再愿意往前赶路,所以城门口和下坡的树林里住着不少流民,

    “城内看上去生活很安宁,不知道能坚持多久。”郭嘉看着城池忽然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别乌鸦嘴,还不知道城内的情况呢。”贾诩轻声反驳道

    城主很快将两人接入城中,热情地握着两人的手问候,十分激动地表示,自己竟然有幸能见到来自长安辟雍学宫的先生们,太惊喜了,郭嘉与城主寒暄着,贾诩跟在后面观察着四周。

    这城池虽小,但人们的生活闲适平和,白日里人们照常开门做生意,他发现,此处有很多粮油店,各家为了卖出去,号称品类功能各不相同,不过他也看到大部分的油被装到车上似乎要运出去,但是不知为何,好些装了油桶的马车只是整齐地停放在城门附近的一处仓库里。

    城主告诉两人,此处城邦与其他城邦来往甚少,他们此地只能产些粮油卖出去,品质一般,但维持生计倒也还行,只是最近运输不太方便。

    他们家参与了此城的建立,蒙城中百姓信任,城主基本由他家的人世袭,他们家也视城中居民为自己的亲人。

    不知何时起,城外逐渐来了不少流民,城主也知道现在是个多事之秋,但他看着城外越来越多的流民,十分不忍,便打开城门接收这些流民,哪知这些流民进入城中,无法为城中的建设做出任何贡献,只是依赖着每日的粮食救济,城中的治安却因此变差了不少。

    原先城中夜晚家家可不闭户,流民进入后,偷窃抢劫事件频发,所以城中居民十分不满,聚在城主府门前要求将流民赶出去。

    城主迫于压力,将流民赶回城外,但还是继续给过路的流民提供食物救济。所以呈现了流民停留此处,又无法进入城池的奇特现象。

    但即使城主做出了让步,城中居民仍然不满,因为他们不希望这些好吃懒做的游民分享他们劳动所得的食物,路上有男子大声抱怨道,城中粮食产量也只是略有余粮,怎可分给外面那些流民?

    城主给两人安排了住宿,两人安顿好已经到了晚上,郭嘉趴在窗户那看着楼下的人们,忽然提议道,“我们出去走走吧?”

    贾诩收拾完看了眼窗外,家家户户已经点起了灯笼,他想了想点头同意了。郭嘉冲出去跑到街上,贾诩跟在后面,也不急着追上去。

    他欣赏着街道两边结构独特的住宅,这座城池中间有一条很宽的大道,直接连接了两头的城门,其余两面也设有些侧门。

    街上十分干净,城中的百姓都自觉维护着城中的环境,深色的木质柱子巧妙地搭建着,轻松地支撑起这两到三层的楼房,门前的灯笼都是自家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