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一章:以怨报德 (第1/2页)
后来我才知晓,阿牛说的阿姆,就是他的娘亲。 我对阿牛的娘亲记忆不多,依稀记得,是府上喂马的仆妇。 印象里她总是带着浅笑,站在我和阿牛身后,笑看我们玩闹,等闹得气喘吁吁,便过来递上巾帕,还有私下做好的点心。 她是个极温柔的人,做的奶香糕,比宫里的糕点还要好吃。 我问阿牛,“阿姆也在典洲?” 阿牛默了半晌,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。 见我蹙眉,他便移开眼,挡臂遮住前额,看不清眉下神情,唯有薄唇开合道,“不在了,她不是我生母,只是父王身边的女仆,回程路上,染病死了。” 他说得艰难,我亦知晓阿牛心中不好受。 我在相府所见,阿牛的娘亲,待他有如亲子,吃穿用度,俱是省着给阿牛最好的。 我便拍着阿牛的发,说,“不哭,阿姆看到你现在俊朗神在,定然也是欣喜的。” 他放下手捉住我的手腕,将我拽至他怀中。 力道压下来,一口咬在我唇上。 我吃痛,说他耍赖,让他放开我,早知道他不是真哭,我便不说好话给他听了。 阿牛便竖起手指压在我唇上,眸光闪动靠近我。 他同我说了好些话,大多是讲他的身世。 说起阿牛的身世,还真颇有些唏嘘。 他是左平王嫡子,自幼为躲避仇杀离府,漂泊在外多年。 生母本是王府的舞姬,生他时便故去了。 时值北疆动荡,军中祸起,他父王只有他一子,便选了府上最好的马奴带他离开,自那以后,他便唤那女子阿姆。 因是北疆的叫法,怕被人认出,这才说是流亡的母子。 巧合之下进了丞相府,动乱结束后,爹爹便将他送回了北疆。 阿牛说的真切,我未有怀疑,只是安静听着。 不时问起哥哥,还有母亲他们。 阿牛便说帝京还是老样子,有爹爹他们在,也有满朝文武百官,让我莫要多虑,安心留在这里。 我未应他,他便用炯亮的眸子盯着我猛瞧,时而面无表情咬着唇,凤眼沉下,仿佛强力压抑着什么。 我看不懂阿牛眼中意味,只觉被他这般打量,周身寒凉四起,一时竟也有些怕他。 此番醒后再见,我只觉处处透着怪异。 阿牛不似儿时那般爱笑,总喜欢压着眼,偶尔眉心轻波微痕闪过,厉色突现,似嘲似愤,片刻又恍惚不见踪影,像是我的错觉。 就好像……他是阿牛,又不是他。 这话我自是不敢说与他听,怕惹他生气,只好顺着他来。 说,“好,我留在阿牛身旁,什么地方都不去。” 他这才面上缓和下来,懒散搂过我的腰,让我趴在他胸膛上,枕着他安歇。 “方才可是吓到小安,我在营中整军,杀伐气太重,小安勿怪,再给我些时日,我定会尽数改过。” 我先是摇头,又撑起手肘看他,压低声音说,“阿牛是王爷,还是凶一点好,四哥就很凶,你看堂兄他们来府上,都不敢欺负他。” 阿牛听完便勾起唇,将我支起来放到身旁,抚过我的脸,又用鼻尖亲昵碰了碰。 “小安真聪明,连整军这等大事都懂,假以时日,定能成为本王营中的贤助。” 他常这般夸我,同样的话,我从儿时便听得多。 当下心喜,侧躺在他怀中。 “那我何时能当阿牛的军师,账簿里的老秀才常说,从军便要文士作陪,懂得算粮最好,哥哥教过我打祘盘,我能帮到阿牛。” 他便笑着答我,说,“那可不成,小安当了我的军师,你兄长洵安可就没地方去了。” 末了又意味深长补上一句,“小安,你莫非想要洵安的位子?” 我顿时摇头,忙说,“不要,哥哥对我最好,哥哥的物件,小安都不要。” 阿牛便又夸我聪明,还说不争不抢,听话才是他的小安。 我听他这番话听得稀里糊涂,总觉阿牛在打哑谜,奈何我如今想不起来任何事,只能由着他说。 不过阿牛从儿时起便夸我生得好,还常夸我聪颖。 我知他多半是在玩笑,只为哄我高兴。 母亲常年不准我说话,日子渐久,府上便言传我生来痴傻。 除却阿牛,唯有哥哥夸过我。 我自然是个极易满足之人,虽说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