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去的风筝_第一卷第四十一章。抗日的队伍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卷第四十一章。抗日的队伍。 (第4/8页)

於许多士兵来说是十分新鲜的,甚至於连朱良清和於明也听得十分入神。

    在朱泾村护村队加紧训练的同时,朱泾村的各项建设也在红红火火地进行着。

    张夫人从武汉请来了一位水电专家,经过勘测和组织农民施工,在朱泾村附近建起了一座小型的水电站,装机200千瓦。朱泾村周围的乌岭地区常年雨量丰富,水力资源有充分的保障。水电站的电一部分被送到山上的矿区,用於矿区的各项生活活动,节省了大量发电用的柴油。另一部分电被送到朱泾村上,用於朱泾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。在当时,居民家庭用电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,只有朱泾村的护村队的军营里才用得起电灯。不过,朱泾村的居民对此已经觉得非常高兴了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,从来也没有见过电灯。

    韩勇知道要等村民们都用上电,就要等德国的俩个发电机组过来才行,这样也要等到明年再说。

    有了电,就可以cH0U水灌溉了。朱泾村周围有几万亩的荒地,都是由於无法灌溉而抛荒的。韩勇让农民们在镇边的小河上筑坝拦水,形成一个小型的塘坝,然後用cH0U水机把水cH0U到荒地上,从而解决了农业用水的问题,这些荒地很快被开拓出来,成为耕地。

    韩勇把新开辟的耕地分配给周围的农民耕种,安排那些红军的家属,要求他们每亩土地交100斤粮食给朱泾村护村队,作为租金。这一项事业受到了红军家属和当地逃荒的农民的热烈支持,因为在交完100斤粮食後,他们还能留下十分可观的一部分粮食。这时候正是冬季,农民们在地里撒了红花草的种子,等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