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去的风筝_第一卷二战国军步兵武器总结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卷二战国军步兵武器总结 (第1/12页)

    二战时期的武器五花八门种类繁多,这是由於民国成立之初,政出多门,军阀割据,各地军阀各有武器采购来源,自制武器更是无个制式标准,工业加工能力也各不相同,就是同一型号的械,各地生产出来的也是质量参差不齐,更加上各地军阀根据自身情况对所产械做的改造,导致即使同一型号的械,各地生产的在零配件与方面也不能通用的局面,如果进行细分的话,仅步一项就有上百个品种,一种型号的步就可能有10几个不能通用的变种,这样的情况导致,国民政府自身都无法准确统计出,当时中国各地到底装备有多少种械火Pa0,最终在1930年代开始了军备整顿,提倡用统一制式武器取代各种杂乱武器,但实际做不到,在军备整编後,仍装备杂乱,光步就有4个不同口径,而且即使口径相同的步,也未必能通用,这就在後勤保障方面成了噩梦,军队整T协同战力异常低下。

    现今有很多人拿着数据说抗战时期拥有各国名牌武器实力强大,抗战时期败多胜少实是部队无能统帅无心作战的因素,还经常拿仅在上海作战就动用了310mm,305mm,300mm,225mm,215mm,203mm重Pa0,而军并未动用战列舰与新锐重巡参战,日本海军投入的舰Pa0口径最大的才200mm,至於日本陆军所投入的火Pa0口径最大的也只有240mm,因此还拥有重Pa0口径优势等说法。此外,还有轻武器优势论,重Pa0口径优势论,捷克机无敌论等等。好像军是以劣势武备以及军力来入侵中国一般。

    其实那些有口径优势的重Pa0不过是大清遗物而已,主要乃是些大清洋务运动时期设立上海吴淞Pa0台时购买的国外淘汰的阿姆斯特朗前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