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公子_第四十九章:文氏洵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四十九章:文氏洵安 (第1/1页)

    我儿时的床榻不同于府上其他公子,未有精巧装饰,只是普通楠木砌成。

    文瑒王死后,母亲长居宫中,她的位分与皇女等同规格,用的一应器物,都是营造司置办好了送来的。

    当年太后尚在,圣上顾念文瑒王余威,封赏不断,母亲房中尽是好物。

    我那连寻常庶公子都比不上的寝室,自然成了这院中最无人想去的地方。

    乳娘在时还好,她睡在外间照看我,喂我饭时,总劝我忍一忍,说母亲心里还是顾念着我的。

    可若她回乡探亲不在,我便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,与这院中典贵精雅,成了隔开的两处天地。

    我知母亲厌烦我,日日守在院中,偶尔她不注意,从院墙后的狗洞爬出去,绕开满是牡丹的后园,便是长兄的独院。

    我儿时常如孤魂野鬼般在此处蹿玩,母亲大多时候不曾管我。

    如今想来,这床我睡了数年,竟也未发现其中蹊跷。

    再想起乳娘,我儿时起居皆由她照料,如今我身形瘦弱无力,尚能发现榻下有空,她伴我数年,又为何提也未提过此事。

    我借着月光掀开软铺,旧年尘土惹得我咳呛起来。

    手指沿木板缝隙摸上去,楠木刷了浆,触手表层光滑,竟也未有棱角。

    我在几处敲了敲,声响各部不同,敲到中间时,空声清晰可闻,我便更加确定此处嵌有暗隙。

    手中并无利器,我思虑再三,将绾发的玉笄扯下来,捏在手中寻好方向,朝着传有空声的正中,便将尖头插了进去。

    和田暖玉从中崩断,碎玉溅到我脸上,我望着半指大小的孔洞,心倏得提到了嗓子眼。

    似乎真的破开了……

    我将指头伸进去,借着旁边裂痕,使力往外拽了拽。

    可以断定床榻正中下方被人有意掏空,换了贮物的暗格。

    无奈我力气实在太小,到最后,竟也不得不再找东西过来。

    我也不知如何还能走得动,院中又寻了一遍,直到将木榻折腾到摇晃,休憩的床板已经让我凿得没有一处好地。

    我想这还真是造化弄人,齿轮精巧,内里刻画亦是巧妙。

    建造之人手法过于奇特,能将表层修补到毫无缝隙,配合毫不起眼的地方,倒也成了最佳的障眼之法。

    可惜造这暗格的人想是忘了还有我这等蛮徒,机关再罕有,也不过是榔头三两下的事。

    我靠在脚凳上歇了歇,等到气息平稳,这才将榻上七零八落的木屑扫开。

    木层下方,卷轴露出来,看来我所想不错,母亲的确将季长陵的画藏在此处。

    我将画卷一一取出,十来幅左右,与季长陵进宫的日子正好对得上。

    恰在此时,成捆的画卷中忽然有东西掉出,像是女儿闺中之物。

    我将画卷放到一旁,捡起鼓囊囊绣着棠花的物件,拿起一看,原来是挂在腰间的锦袋。

    里头似乎放着什么硬物,我赶忙跑到窗前,今夜月光正好,我能看清手中物件的形状,躺在我手心里的,赫然是平安佩坠着两捋青丝。

    上方刻有字迹

    ——勺年舞月,仅盼弟安。

    大渊百姓常有信奉,家中子女体弱,可将鬓发同束一佩,加以经纶扶持,做成平安佩,寓意望子康健,数岁平安。

    我心下一沉,这玉佩在我房中,定是母亲之物,看来误打误撞,还真让我猜到了。

    文王当年确有世子,我不知文瑒王如何逃过内府监的眼睛,看样子世子养在别处,身体并不好。

    我将那玉翻来覆去看,并未瞧出有何蹊跷,只能暂且放在怀中。

    回到榻前,又在暗格找了找,发现除了季长陵的画,并未再有什么。

    正欲起身将这处掩起来,看着方整的格层,却不知为何想起了玉闵衍带与我的景光匣。

    那是西域难得一见的好物。

    匣身分为明暗两层,明层居于上,用琥珀雕了小人,寻常人若不注意,定要被那琥珀迷了眼,以为匣子里头只有一层。

    而暗层却是万金难买的血珊瑚……

    我瞧着眼前暗格,鬼使神差将手伸进去又敲了敲,却不想还未等我再动作,格层两角便有寒光闪过。

    我觉出有什么擦着我的脸颊飞过去,回首一看,竟是带有倒刺的短箭。

    幸好我身形不高,体魄也不如寻常男子壮硕,就说夫子里头身量最为纤细的玉闵衍,我也只是到他的肩头。

    想来这机关专为身形彪悍的为非作歹之徒所留,如若不然,我今日定是要殁在此处。

    虚惊一场,我愣了许久,直到窗外凉风吹进,打了个寒颤,方才重新靠近榻前。

    这次不敢莽撞,我用一旁季长陵的画碰了碰格层,未看出有什么蹊跷,便大着胆子,又如法炮制起来。

    等到将暗格第二层破开,我望着面前堆叠在一起的书信,不自觉弯起了唇。

    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。

    我本以为季长陵的画是她留下唯一的线索,方才寻不到,便以为她心思缜密,将画也一同毁了。

    如今看来,她面上强硬,有些东西终归是舍不得的。

    我拿起最上方的信件,密层已被拆开,折痕有许多,想是她看过数遍。

    我将信筏拿出来,便见上方笔墨温煦。

    ——吾姊亲启,水乡风光正好,我与长陵南下,如今已至泉州。

    药庐求医者甚多,长陵忙于问诊,来年春时方能回,有嫣儿悉心照料,我身子比起从前已然大好,望姊勿念,问父王安。

    署名是,弟,锦盛。

    我眼瞳骤缩,药庐,季长陵。

    阮子都曾说,他师父便是住在名唤药庐的山野地,常年寻医问诊,几乎走遍了大渊属地。

    莫非季长陵便是阮子都的师父。

    写信之人是文王府隐匿许久的世子,看样子,世子与这季长陵,竟也是旧相识。

    我越看越是心惊,想来当年圣上授意,内府监刺杀颇多,文王世子远逃,住在药庐这样险地。

    帝王猜疑,王侯之子竟也逼得隐世不出。

    不知何时手已是颤抖,我慌忙又拆开一封信,数卷几下,无一不是向母亲报安。

    想来这位世子殿下身子并不好,常年奔波在外,所见的人有限,除却季长陵,便是那位照顾起居的嫣儿。

    往后看,信上明快的情绪似乎越来越少,直到带有血痕的一封信被我拿到手中。

    我循目扫过,竟是悼亡祭词。

    盛安四年,文瑒王战死,当时府上未有男丁,只留母亲一人为其守孝。

    这封信上悼词写得恳切,能看出写信之人悲痛愈下,竟是呕出了血。

    再往后,似乎一夜间什么都变了,信件再无琐事,唯有身在何处,是否能安。

    信上字迹也逐渐潦草,可以看出并非是在安定之地所写,像是在刻意躲避什么人。

    我又往后翻了几封,直到拿出最后一封,压在暗格最底层的信。

    这回信上的内容很多。

    ——阿姊亲启,长陵一路护送,现已靠近北地,王叔将我三人安置在别庄,嫣儿如今已有五月身孕,不宜走动,我想此番定是父王佑我,才能逃过京中之势,安然带嫣儿到这北疆。

    再者,我文氏能得麟儿,全借洵水相送……

    看到此处,我心中不安更甚。

    垂目将要往下看,寥寥数句,却是让我整个人都僵在原处。

    ——我为嫣儿腹中孩子取名“洵安”,意为洵水带春来,宴岁可相安,阿姊,来年春时,我定会带洵安来看你,望你与穆相珍重,莫要委屈自己。

    弟,文氏锦盛恳言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