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五十章:旧梦已醒 (第1/1页)
洵水北上,便是左平王驻守的北疆。 当年圣上继位,南北两疆有勤王之功,文氏与顾家交好,并未在我意料之外,我所困惑的,不过是洵安两字。 我在宗堂便有猜测,长兄并非是长兄。 他在宫中所说太过偏颇,若爹爹真是他的生父,为了文王鸣冤,他又为何要对爹爹心存怨恨。 长兄私底下里从不叫爹爹父亲,直呼其名,倒像是同辈齐平。 如今算来,文王位居高远,是要比一朝丞相尊贵许多。 一切疑问迎刃而解。 长兄贵为文王遗脉,他对母亲下死手,定也不会是为了荒唐情怨,他说我身上流着罪孽深重的血,说早就该杀了我。 是否母亲选择诞下我本就是错,我在长兄眼中,本来不该出生,不是因为伦常有悖,而是因为我的存在,本就是对文瑒王府的背叛。 信件再无往来,世子在最后一封信中提到爹爹,若我没有记错,盛帝即位后,内府监由爹爹掌管,与胡子将军的武卫营一暗一明,监察朝中百官,如有朝事异动,内府监必将先行。 母亲当年护着世子,爹爹应是有所察觉,按照我幼时记忆,母亲常望向北方。 多年未有消息,长兄又冠了穆姓,寸步不离世子的季长陵进了宫,想来这位世子殿下,应也是不在了的。 我委实不知这位世子殿下,是否真的死于内府监之手,若真是如此,一切便也理得通。 长兄为何要与顾钰同谋,顾钰又为何要说要杀尽穆家人,想来在他们眼中,内府监作恶多端,爹爹持有这样的朝中利器,本就与那妖臣无异。 可他们并未想过,如若真是忠君,燕关无异动,文瑒王又怎会战死。 当年北冶国频发战乱,连破大渊数城,边疆各地民不聊生。 爹爹曾说盛安二年多有蹊跷,北冶连夜来犯,找准了大渊边防七寸,南北两疆败守,若不是武卫营尽数出动,这大渊国土,半数已成北冶余灰。 偏巧盛安二年圣上遇刺,自此落下头疾。 若说这一切背后无人指使,我定也是不信的。 如今想来,爹爹常在我面前谈起朝中事,怕是有意提点我,至于为何不选长兄,恐怕也是早就知道,长兄并非穆家子嗣。 我将信件尽数包于长布中,还有季长陵的那些画,榻上已被我寻遍,想来未有遗留,今夜我所知颇多,脑中一时乱如繁絮,也不想再待在此处。 归甲解兵权,自古帝将不和,多源于此。 我不能言盛帝全无过错,可若是我在高位,眼里定也容不下肆无忌惮,屯兵在野的异姓郡王。 更何况,若边防密图真是文瑒王泄露,那边疆惨遭屠城的大渊子民,又何尝不是无妄之灾。 两王世子遭人追杀固然可惜,可这世道本就如此,权柄之上,不是你死便是我亡。 我想爹爹仍旧不算狠心,若我在位,定也不会听从母亲三言两语,便留下长兄这样终成变数的祸端。 我从小便知一个道理,斩草不除根,春风吹又生。 我为此理,长兄亦为此理。 当年亲眼目睹母亲与小叔惨死,若不是真变成哑巴,我定也会说将出去。 到时传到渊盛帝耳中,不止是我,这相府数百人,连带着爹爹和通州穆氏,都要受到牵连。 如今想来,竟也觉着哑巴好些。 不管旁人问起何事,只管摇头便好。 我将信与画卷抱在怀,走出房门,看了红榕树下一眼。 蒿草已然长了数仗高,那原本小小的土堆,此时已看不清到底在何处了。 我在心里无声默念,你即将东西放在此处,便是准许我看的,穆汝安惯会记仇,你生下我,便知我脾性与你七分像,有的时候,不撞南墙,是不会回头的。 我是穆家子,这里是我的家,不管爹爹所求为何,我都想要保全穆氏遗风。 树下落叶被风吹起,我仿佛又看到熟悉的清影,她凝眉望着我,眸中似有化不开的愁绪。 我听到她轻声问,“汝安,你可怕疼?” 我未答她,回身向外走去,不再留恋红墙树下半分。 我想我的梦魇该结束了,疼又如何,我是仇怨结成的逆物,再不痛快,如今穆氏嫡子也只有我一人。 她既送我如此大礼,我不多加利用,又如何能对得起她与长兄。 至于季长陵,他为何入宫,我已猜到八分。 天子近前,母亲身旁已有二人,她所图为何,岂不是一眼便知。 我抱着书画往外走,脚步匆匆穿过长廊,却不想还未踏出,便在院门外看到烛光。 一袭锦衣长袍,他的灯盏下远望着我。 我心沉到谷底,捏紧手中之物,对上他寂静无波的眼神。 我听到他唤我阿五,比往时叫我要轻,似是午夜梦回呢喃,他面上未有风雨,只是安静望着我。 我说夜已深了,你为何在此处。 他手中灯盏晃了晃,我方才看清,那是我折给他的兔儿灯。 我本以为他会进来,可他站在院外,仿佛在等我走出,并没有踏入这里的想法。 我便笑了,笑声满是讥诮,我说文王殿下,你竟也会怕么,此地山水正盛,不会有怨鬼出来抓你的。 他看向我身后,目光变得长远,并未制止我的称呼。 我听到他说。 “安然死于穆清滟手中,她不会怪我。” 说罢他将灯盏提起,照亮我的前路,他说,“阿五莫怕,哥哥带你走出走。” 我身子一僵,旧时记忆如潮水般涌来。 那年我年纪尚小,初次去寻他,在院子里迷了路,乳娘不在,母亲亦未找过我,我一人在杂草丛中坐到半夜,肚子饿得咕咕叫,腿也被蚊蝇叮得红肿。 正凄惶流着眼泪,长兄便一如这般寻了过来,见我嚎啕大哭,他柔声哄我莫怕,将我背在背上。 灯盏提在我手中,前路渐明,我趴在他肩上,只觉能看到好远,连身上咬痕都不痛了。 我那时也曾想过,母亲对我不好,可我还是有哥哥的,只要哥哥在,我便能忍着不痛。 可惜数年过去,我与长兄早就没了旧情。 我正目对他,我说穆洵安,你又何必再来这套,我说过了,你不是我的哥哥。 他仍旧保持着抬手的姿势,烛光映在他脸上,我能看清他眉间淡然。 我重复道,洵安是文王世子所起,不是我穆氏之人。 便见他弯唇笑看我,说,“若要论起,我亦是阿五表兄,哥哥便是哥哥,又如何不是。” 我正欲言,却不想院墙外传来一道清音。 “公子可是在院中,闵衍遍寻公子不归,特来此处等候。” 长兄面色一变,想是未料到有人会来,他握住灯柄的手紧了紧。 玉闵衍的声音尚在。 “相爷嘱咐,说公子才将好些,不宜在寒凉处久站,公子,你随闵衍回去吧。” 说着脚步声渐近,想是将要过来。 长兄冷嗤一声,将手中灯盏收回去,说,“内府监的人,还真是难缠。” 他看向我,脚尖轻点,身子却已向后退去,赶在玉闵衍走过来前,他便消失在了暗夜中。 锦衣被暗色吞噬,兔儿灯也瞧不见了。 我看到长兄唇畔微动,似是在说。 “凉夜难罄,北冶已至邵关,顾钰南下在即,等到破军之日,我与阿五再来叙旧。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