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十三章:再无阿牛 (第1/2页)
内府监暗中行事多年,我知他们司暗杀之职,通晓许多宫禁秘闻。 却也未想到尚且不足两日,我在院中烹茶,玉闵衍便带了盛安年间的内宦籍册来寻我。 “圣上即位后入宫的内宦都在此,我借了寻人的由头查过了,唤季长陵名讳的,只有这一人。” 我看向桌上拓下来的字迹,季长陵,淮启人士,盛安八年入宫,因善绘卷,常随侍伴驾。 写到这里便再无其他,未有宫室安排,也不曾提到季长陵所在何位。 这也太过蹊跷,大渊宫中内宦皆有记载,何宫何院,可有错罚。 季长陵当年何等名声,他的画京中千金难买,为何到了这宫中,反而销声匿迹起来。 我问玉闵衍,可有提到季长陵因何而死? 他点头,将另一物放在桌上,说是从冷宫中一位老监那里寻来的。 我拿起一看,竟是刻了字的印章,只可惜印身早已损坏,只留下刻有字迹的底层。 文人墨客多喜刻印,季长陵作画时,常印清风二字。 而这印上所刻的,却是南府。 庶人百姓如何敢称府,若我所想不错,这应是某地的官印。 玉闵衍道,“此物是季长陵随身所带,季长陵死后无人敢去收尸,唯有那老监与他有几分交情,摸黑收殓了衣冠,托人拿出宫立了衣冠冢。” 我轻抚过印上字迹,问玉闵衍,淮启可是南疆腹地,我若未记错,南疆各州郡的总府便是设在那处。 他弯眸一笑,说,“公子所言不假,宫中虽将此事压下,却还是有迹可循。” 我看向季长陵的籍册,便听玉闵衍道,“文王战死,南疆守将迟迟未定,偏巧燕关又遭了洪灾,圣上贬了淮启州府,将南疆数城交于燕侯,这淮启的府印,按理说早就当毁去了。” 他话里有话,似乎有意提点我。 我便笑言,你是说有人将这府印偷拿出来,用作联系淮启旧部的信物。 玉闵衍被我瞧得面颊泛红,躲开视线不敢看我,只是动作轻柔握住我的手。 他说,“公子聪颖,闵衍惭愧。” 自那夜过后,他便一直都如这般,动不动就含羞带怯,还常做出些耐人寻味的举动。 我缠绕着玉闵衍身前披散的墨发,观他今日穿着素雅,又成了往日青莲琴客。 我说你去宫中,是否碰上了什么人。 他面色一僵,抬眼看过来,我便说苏文棠应是同你说了许多事,你这般听话,我还真是有些不自在。 他慌忙改了面上喜色,连说,“闵衍不敢。” 我未让他起身,只是摸着那方印章。 季长陵死于勾结外官谋反。 看来我所想不错,季长陵医画双绝,观物一眼便能入画,他应是文王府上的家臣。 世子死后,他辗转多处回到京都,闯出一番好名声,流连酒肆,却又再三拒了圣上赐官。 想来季长陵不是心高气傲,而是在等待时机。 来历不明的外乡人,一朝受宠,安然进宫定会颇受瞩目。 可若是不可天高地厚的浪荡客,恃才傲物得罪圣上,受罪贬宦入宫,那便不会有人在意。 季长陵入宫伴驾,常画宫中隐秘,盛帝将小叔拘在宫中,结识小叔自是不在话下。 想来母亲亦是有意将小叔带入此局,他们所图并不在这相府,我往日听到床笫笑语,恐怕也不是为了鱼水之欢。 他们在图谋什么…… 上元本是君臣同乐,长兄信中透露的,定是足够动摇穆家根本,爹爹才会匆匆赶回,不顾情谊痛下杀手。 我将手中印章翻转过来,细细打量,能够看到印身本就存有刻物,似是兽形。 爪牙盘踞在底座,兽身却好似被人刻意摔断,断口平整,想来是有意隐瞒,不想让人看到它的本来面目。 万兽之中不能让人看到的,便只有帝王象征的玄龙。 我握紧手中之物,直将手心陷入印中。 刺痛传来,玉闵衍连忙上前掰开我,他上面隐有怒色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