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公子_第五十三章:再无阿牛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五十三章:再无阿牛 (第2/2页)

,捧着我的手说,“公子为何如此。”

    我未答他,只是抬头看向乌云遍布的上空。

    明明春日已来,我却犹感严冬。

    上元弑帝,确是一桩可载千秋的事迹。

    想来我那生父亦未料到,一封毫不起眼的书信,便将他们多年谋划尽数埋于地底。

    文瑒王在位私刻府印,怕是早就生了不臣之心,却不想身死后犹有人继承遗志,母亲为何嫁入相府,我原本以为家道中落,不过是寻求庇佑。

    如今想来,即是王女,又怎会苟活成安。

    她一早就谋算好了诸事,文王一脉自此隐蔽,有穆氏作保,盛帝亦将他们忘在脑后。

    百足之虫,虽死不僵,燕侯接管南疆兵马,曾经显赫一时的异姓郡王,真的会毫无准备。

    怕是爹爹近在眼前,也信了母亲安于府内的清然模样。

    却不想她竟将主意打在小叔身上,天子榻上交颈而卧,没有比这更好的人选。

    花红柳绿,障目幻象,原来从一开始就是骗局,情不是真,难怪她恨我至此。

    文王死因蹊跷,与渊盛帝脱不了干系,世子又因祸葬身,穆氏既为帝王爪牙,她忍辱嫁与持刀刽子手,又如何不会恨我。

    我与母亲血脉相连,却又身隔着不死不休的家仇。

    难怪长兄说我本就不该来到世上。

    想来亦是可笑,文王已去,仍有顽徒前赴后继,母亲如此,如今的顾钰岂不是也如这般。

    盛帝在位四海平定,百姓亦是安居乐业。

    他虽无大功,却也称不上是昏君。

    这帝座当真如此重要,不惜平白起了战乱,边疆数城百姓陪葬,无数枯骨了结于此。

    我将府印推翻在地,想到长兄前夜所说,忙将玉闵衍拉起来。

    我说邵关,邵关可有军报。

    玉闵衍见我如此,欲让我冷静,他说,“邵关远在西南,快马加鞭亦要数日才到,公子莫急,若军中有要务,兵部早该有急奏呈上。”

    文王旧部尚不知有多少人,他们既然蛰伏已久,长兄所说定也是真。

    想到当年边疆突遇夜袭,南北两王皆退。

    我心中一惊,顾钰说要南下,北冶又恰好来犯,平王病得实在蹊跷,此中若无关联,顾钰又为何借故离开。

    我原以为北冶若真前来,顾钰定会袖手旁观,他说南下不过是朝帝京皇位,如今看来,却又不对。

    盛帝正值壮年,颖妃腹中又有皇嗣,数年战乱未起,天下悠悠众口难束,顾钰此时造反,岂不是顾虑颇多。

    他说的南下,不是帝京而是指邵关。

    我不知该如何告知玉闵衍,他身司要职,应当不会信我所言。

    我说顾钰勾结北冶,邵关前后夹击,撑不了多久。

    我斟酌言辞,想让他信我,又觉单薄无力,我不过痴傻小儿,兵防此等要事,难怪长兄能够肆无忌惮说于我听。

    我急躁捏着手,我说闵衍,你可否将此事告诉爹爹。

    说着低下头去,亦觉自己不能信,正当不知如何是好,却不想有双温热的手捧起我的脸。

    我看到玉闵衍眸中并无轻慢,他拭去我眼角凉意,说,“公子莫要心急,相爷想是正在宫中议事,闵衍这就进宫。”

    我已无法去想此举后果,只知顾钰若真是攻向邵关,那邵关将士死战等来的便不是援军,而是引狼入室,屠杀他们的逆臣。

    寒风凛冽,南府印章尚有血痕,我身子渐凉下去,木然坐在院中。

    玉闵衍离去已有半日,小厮唤我进房歇息,我却并未应声。

    我犹如心死,却仍在等一个结果。

    直到一夜未眠,天将亮时府上侍卫来报,说邵关起了战事,爹爹下令府上一切从简。

    我苍白笑出声,侍卫来时我便知,儿时那个豪言壮语,满心都是护我疆土的少年,终是死在了京郊麻病窝。

    今日过后世间再无阿牛,我为穆家子,顾钰要做那乱臣贼子,我便与他再无瓜葛。

    我曾熟读穆氏祖训,尽人臣者,宁死不降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